学网时空
农夫大学网 农夫书院·国学 国学精读:《大学》全文译注(三)

国学精读:《大学》全文译注(三)

来源:农夫贡献·文稿库

时间:2017-10-28 08:52:47

作者:古人

阅读量:2703

农夫国大学网农夫书院《国学精粹》精读书目推荐

《大学》原文及译文(下)  

国学精读:《大学》全文译注(三)


前言:中华文化四要素:道统、天命、圣人、教化。行道从修道来,修道从教化来,教化从圣人来,圣人从天来,天从道来,道从诚来。      

天地是道所造化,古今是道所运行,人物是道所生成;主宰这一切的是上帝,继承这一切的是圣贤,阐明生天生地生人物的道理而教化后世的,是经典的功劳。尽性事天的学问,没有比四书五经更完备的,正性立命的修养,没有比《易经》更详细的。儒教敬天配天的功德,可以说尽善尽美了。     

孔子说:“吾道一以贯之。”“朝闻道,夕死可也。”子贡说:“性与天道不可得闻。”     

道统的源流,从伏羲开始,传至孔子,春秋战国,世道大乱,人心不古,相交征利,战乱不休。孔子奔走列国,明传教,暗传道,鲜有人知。儒家的“止至善、用极”,与道家的“得道”,佛家的“证果”同出一理,可惜世人不明儒教[真义],互相倡导的是[安章锻句]的文学,而搁置[生命实用]的学问于不顾,使得后世没承受[安身立命]的大利,这是先圣所料想不到的事。     

儒门四书: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,讲的是为学之道,为人之道,为政之道,都是圣人之道。《论语》以学道为开始,以知命为结果;《孟子》以义利之辨为开始,以知天事天为结果;《大学》以格致为开始,以治平为结果;《中庸》以率性修道为开始,以中和位育为结果。     

不读四书,会有四输:出口无章,处世无方,仪容不庄,生命无光。     

《大学》是儒教教人的薪传,以内圣外王一贯的绝学,而立人道极则。其[八条目: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]的开展,由内至外,由己及人,就是恕道的极致发展。而[六步道功:止、定、静、安、虑、得]的心性修养,更由粗而精,最后臻于至善的极境。与佛、道、耶、回之教不相上下,更是当今的[救世良教],所以当今儒教应运,世界通行。作为一个中国人,不能不好好学习。

下面我将自己从圣贤仙佛那里学习来的点点滴滴,书写在此,愿与有识之士共同学习,共同进步。为挽世道为清凉,化人心为良善,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!   

十、治平天下之一:明道立德以安民,忠信实善亲仁可得民。(此段言治国之本,在明道以立德,推己德以安人;拿得失作衡量,得国失国在君不在民。)    

23、原文: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:上老老,而民兴孝;上长长,而民兴悌;上恤孤,而民不悖。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。     

译文:之所以平定下天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,是因为在上位的人能够先修其身,以立杆见影。吾孝吾老,顺其心,养其身,尽力做好子道,上行下效,则一国民众,都能以老老之道而孝其亲;在上位的人能够吾敬吾长,谦恭忍让,尽力做好悌道,则一国民众,都能以长长之道而敬其兄;在上位的人怀抱悲天悯人的宏慈,照顾鳏夫寡妇孤儿独老,人民也会慈悲喜舍,不违背慈爱的人道。所以君子有度量事理,推己及彼,推己之心以度人的忠恕之道。  

24、原文:所恶于上,毋以使下;所恶于下,毋以事上;所恶于前,恶以先后;所恶于后,毋以从前;所恶于右,毋于交于左;所恶于左,毋于交于右;此之谓絜矩之道。

译文:上对下容易犯傲慢无礼:我们不愿意上位的人用不合理、不守礼的事加在我们身上,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下属设想,绝对不敢用无礼的行为加在部属身上;下对上容易犯不忠不诚:我们不愿意下位的人对我们不忠,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上司着想,绝对不敢用不忠的行为加在上司身上;前对后容易犯固执自是:看到前面的人做事固执不变通,刚愎又自以为是,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后面的人设想,绝对不敢用固执自是的行为加在后面的人身上;后对前容易犯敷衍塞责:看到后面的人做事马虎随便,拖拖拉拉不负责任,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前面的人设想,绝对不敢用敷衍塞责的行为加在前面的人身上;右对左容易犯抢功推过:看到右面的人做事抢别人的功劳,掩饰自己的过错,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左面的人设想,绝对不敢用推过抢功的行为加在左面的人身上;左对右容易犯以牙还牙:看到左面的人遇到冲突的事,只会报复攻击而少宽容体谅,我们要存警惕的心为右面的人设想,绝对不敢用以牙还牙的行为加在右面的人身上。这就是尽其在己,而后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,足以平定天下。

国学精读:《大学》全文译注(三)

25、原文:诗云:[节彼南山,维石岩岩;赫赫师尹,民具尔瞻。]有国者不可以不慎,僻,则为天下戮矣!     

译文:《诗经.小雅.节南山之什篇》说:高峻耸立的终南山,山石堆积得又高又大,再远都看得到。太师伊吉甫啊,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,要谨慎言行啊!人民都仰头看着你的行为。当家当国政的人,不可不小心谨慎啊!如果政令偏斜了或政策做错了,会遭受到天下人的羞辱,甚至杀戮。     

26、原文:诗云:[殷之未丧师,克配上帝;宜鉴于殷,峻命不易。]道得众则国,失众则失国。是故君子有大道,必忠信以得之,骄泰以失之。      

译文:《诗经.大雅.文王篇》说:商朝的前王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,德业能够与上帝的心相合;到了商纣王失德失民心,也就失去天心了。周朝应拿商朝的得失作为借鉴,因为伟大的天命如果没有德业作基础,是不容易维系保持的。有道能得民心就可以保国,无道而失民心就失国。所以君子的大道:尚忠信戒骄泰。在民之上,以忠信为主,忠则(己无不尽),信则(人无不从);民从而焉,天亦眷之,故得民者得国天下;否则在民之上,骄则民受其虐,泰则民怨其暴;而众心离,民离而天亦弃之,此其谓失国失天下。

27、原文:《康诰》曰:[惟命不与常。]道善则得之,不善则失之矣。楚书曰:[楚国无以为宝,惟善以为宝。]舅犯曰:[亡人无以为宝,仁亲以为宝。]     

译文:《诗经.康诰篇》说:天命不与常,随着民心的向背而转移,(道先德),德立则得之,德失则失之。(道在善),善则得众而得国,不善,则失众而失国。楚书上记载着楚大夫王孙圉的话:楚国不把金玉当作宝贝,而以善德、善人当作宝贝。晋国子犯曾经说过:一个出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当作宝贝,只有把仁德、孝亲当作宝贝。

十、治平天下之二:同民好恶,进贤人退小人。(此段言好恶之道。为国者,好恶必公,以民为心;为民进贤退不肖,才能保国利国。)     

28、原文:秦誓曰:[若有一介臣,断断兮,无他技;其心休休焉,其如有容焉。人之有技,若己有之;人之彦圣,其心好之;不啻若自其己出,实能容之,以能保我子孙黎民,尚亦有利哉!人之有技,媢嫉以恶之;人之彦圣,而违之不俾不通;实不能容,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,亦曰殆哉!]     

译文:《秦誓》上说:若有一个这样的臣子,为人诚实忠贞,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,但他的心地美好善良,心胸宽大,有容纳别人的度量。看到别人的才华能力,就如同自己有才华那样高兴,看到别人有德性智慧,便心生向往、欢喜。就如同他自己做出来一般。这么有包容能力的贤人,国家若能赏识重用,他必能像保育婴儿一样照顾好全民百姓,给国家带来大的利益;看到别人有才华就嫉妒他,厌恶他,排挤他,看到别人德性好,就故意刁难违逆阴挠,使他不能发挥才德;实在没有包容别人的心量,国家若重用这种人,他必不但不能像保育婴儿一样照顾好全民百姓,还会给国家带来灾难,危险得很!     

29、原文:唯仁人放流之,摒诸四夷,不与同中国。此谓[唯仁人为能爱人,能恶人。]   

译文:有道的仁人君子会将那妒贤忌能的人,流放到远方夷狄之地,不让他留在国内危害人民。只有有仁德的人,处处为人民设想,能大力重用贤德的善人,厌恶并摒除危害整体的坏人。     

30、原文:见贤而不能举,举而不能先,命也;见不善而不能退,退而不能远,过也。好人之所恶,恶人之所好,是谓拂人之性,灾必逮夫身。诗云:[乐只君子,民之父母。]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恶恶之,此之谓民之父母。     

译文:知贤识贤而不能用贤,或是虽举用却不能优先重用,这种领导只是想得到好贤的虚名,而没有用贤的诚意,也就是好虚名;发现不善的人而不能立即贬退、辞掉他,或是贬退而不能驱逐到远方,让他有机会死灰复燃,终究是一件大过失。领导者的爱好是人民所厌恶的,他所讨厌的是人民所爱好的,个人的好恶违背人性,那么灾害必定会降临到他身上。《诗经.小雅.南山有台篇》说:能以民心为心,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君子,才不愧为人民的父母;人民也会像爱父母一样的爱戴他。他所爱好的是人民喜爱的,他所讨厌的也是人民讨厌的,这样的领导者就是百姓的父母。

国学精读:《大学》全文译注(三)

 

十、治平天下之三:为民理财、重民生、尚节用、戒聚敛。(此段言人民生计,国家财政之道。在上者,不可与民争利,要以德为本。用贤理财,德立则人归,聚敛小人不可用。)    

31、原文:是故,君子先慎乎德。有德此有人,有人此有土,有土此有财,有财此有用。德者,本也,财者,末也;外末内本,争民施夺。是故,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。是故,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;货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     

译文:所以,领导者首先注重修养自己的品行,领导者德性足,得民心就能聚民,有人民就有土地,有土地就能开发物产,有了财物国用就充足,可以造福百姓。土地与财物是上天的公物,有德性才能拥有;所以说,道德是根本,财货是由根本生出的枝末。治国不重视道德礼乐仁义,反而把土地财物经济摆第一,必然造成人民互争土地与财物,赔上善良的社会成本,必然演变成官争民利,该给出的德泽被野心欲望夺走,民怨天怒,赔光了国家成本,使民风变成现实凉薄。所以,上位者将财物聚集在己身,人民就会穷困而流离四散;上位者能藏富于民,百姓就生活安定而聚集来归。所以,教化与政令不依循人性天道,不能把人心民情治理得公平公正,那么不平的人情,邪恶的人心,所激荡的狂乱效应,会摇憾甚至颠覆领导阶层;财物是用苛征暴敛、巧取强夺的手段取得,也必将以同样的方式失去。     

32、原文:生财有大道: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;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;则财恒足矣!     

译文:生财也有生财之道:国无游民,生产的人就多了。朝庭没有吃空响的,吃的人就少了。生产的人多,坐食的人少,人人工作勤快积极,取用消费量入为出多节省。生聚为疾是开源,食寡用舒是节流,做到没有废人废物,国家财用就永不匮乏,虽凶年也不怕灾害,然后可以施行礼义教化。     

33、原文:仁者以财发身,不仁者以身发财。未有上好仁,而不好义者也;未有好义,其事不终者也;未有府库,非其财者也。   

译文:仁善的领导者重身德,散财与民,以义为利;不仁的领导放弃身德,财聚于己,身亡国灭。从来没有听说上位的人爱好仁德,而不位的人民不爱好礼义的;从来没有听说上位的人爱好礼义,而教化与事功不能圆满的;更没有听说存在府库与百姓的财富,竟不会属于国君所有的道理。     

34、原文:孟献子曰:[蓄马乘,不察于鸡豚;伐冰之家,不蓄牛羊,百乘之家,不蓄聚敛之臣;与其有聚敛之臣,宁有盗臣。]此谓国不以利为利,以义为利。    

译文:鲁国大夫仲孙蔑说:大夫的官职,能拥有四匹马拉的车,就不必跟百姓争夺饲养鸡猪的小利益;卿大夫以上的官位,不必再蓄养牛羊来与民争利;有封地,拥有百辆兵车的公卿大夫,就不应该放任家臣搜刮民财;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伤害全民的利益,宁愿养会偷拿己财的家臣;治国之道只追求财物的利益,大利必有大害,大利所在大害随之,道德仁义才是真正的利益。     

35、原文:长国家而务财用者,必自小人矣,彼为善之。小人之使为国家,灾害并至,虽有善者,亦无如之何矣!此国家不以利为利,以义为利也。     

译文:掌管国家大事,重心摆在经济而忽略道德礼乐仁义,经济挂帅一定由小人开始倡导,小人善于聚敛钱财,提升经济竞争力。小人用经济当国,当国家富有而少礼乐道德的时候,天灾人祸就一起到来,这时有再多的经济专家,再多的亿万富翁,也不能挽救国家的危亡。这就是治理国家,只看见财经物利是小人短视,道德仁义才是长治久安的最大利益。

国学精读:《大学》全文译注(三)

[编辑:nongfug·蝈蝈]

评论区

|

全部0条
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《用户个人数字作品上传发布传播合作协议
还可输入200字
验证码

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

Copyright © 2015-2018 农夫国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