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读诗:一语便识纳凉人

    原著:秦观/黄升

    主播:于丹/濮存昕

    对古人而言,盛夏语冰实为难得的奢侈。季月烦暑时,或斜倚瓷枕小憩,任由如丝如玉的凉意顺着脖颈蔓延,舒展一身清爽;或泛舟湖上,在沁人心脾的荷香里嗅着泠泠晚风、悠悠蝉鸣,放逐那灼人的热浪。不忘“品味”的美食家,更是乐得在一溪清流间浮瓜沉李,啜一口清热去火的忍冬花茶,品一块凝脂般的冰镇杏酪,思绪也伴着百转千回的唇齿留香,潜入藕花深处。

  • 读诗:因为爱,所以要忍受

    原著:苏浅

    主播:曹磊

    你曾是或者现在是一个白日梦想家吗?在情感、生活面前,现实中的你做着与心灵中的你完全不同的反应,你有想要做的事情和想要说的话,却不停地克制自我,跟随社会的规则来行事,哪怕这些规则是可笑的、沉闷的。

  • 读诗:拥有你以前

    原著:费尔南多·佩索阿

    主播:霍曜飞、徐倩

    爱情,表面上的两情相悦,其实质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感悟与聆听。一草一木,风花雪月,都能让人注入高度的情感。爱情的气息是大自然留下的,如录音机一样刻录在人们的大脑硬盘里,某个时候,天气、温度、泥土不经意间便勾出昔日的理想与梦幻,如海市蜃楼一样清晰与迷恋,谁说不是对情感的一种倾吐呢?

  • 读诗:用洪荒之力追逐原始的风

    原著:班卓·帕特森

    主播:吴冰

    蒹葭苍苍,丘陵无边。也许人的天性更适于生长在山脊起伏抑或松林密布的自然里,就如里尔克所言“自然是较为恒久的伟大,其中的一切运动更为宽广,一切静息也更为单纯而寂寞,那是人心中的一个渴望。”愿每个你我,在自然中成全自己那份伟大。

  • 读诗:忧伤曾在夏天来临前

    原著:阿多尼斯

    主播:王菁华

    阿多尼斯,原名阿里·伊斯伯尔,叙利亚著名诗人、思想家,现居法国。迄今共出版了20余部诗集,并著有十余种文学评论与思想理论著作;曾荣获数十项国际诗歌大奖,近年来,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;他对诗歌现代化的积极倡导,对阿拉伯文化与社会的深刻反思,在文化界引起广泛影响。

  • 读诗:友谊的愿望

    原著:荷尔德林

    主播:周涛

    “自然”是荷尔德林诗歌里永恒的元素,“你的目光在哪里停泊,都看到自然给你笑颜”。他相信自然是伟大的和谐,四季被其拥入生命的周行之中,诗人的灵魂永远在自然的怀抱里游荡。他歌颂大地与光,星辰和海洋,河流与山谷,友谊与爱,因为它们是统御人类生存的大自然的元素和力量。

  • 读诗:有人总是离开,且不再回来

    原著:丽泽·穆勒

    主播:曹卫宇

    那些我们爱着的人在哪?他们的名字在墓碑上被风霜吹过,但是他们的音容日渐清晰。离去时的悲伤逐渐消失,徒留下曾经的欢声和笑语。——暮歇

  • 读诗:有一句话,从未对你说起

    原著:席慕蓉

    主播:小燕

    席慕容的诗往往对人生寄予了美好的向往。在这首诗里,“爱”的单纯而温柔是生命之源、是无暇而绝对的美、是升华后而凝结成的一个象征符号,给人上升感。 然而在现实中,我们的生活却粗糙许多,爱不仅仅有温柔与唯美,它常伴随着漫长的等待、无止境的思念,甚至是一次次的拒绝和失望。现实中,“纯粹的爱”似乎成了不时兴的事物、成了形而上的理论,尽管动人但又有多少人能像诗人一样说出“把爱当作信仰”这样的话呢?

  • 读诗:有一天,他对我敞开心扉

    原著:莫泊桑

    主播:周扬

    居伊·德·莫泊桑(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,1850年8月5日—1893年7月6日),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,与契诃夫和欧·亨利并称为“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”。

  • 读诗:有最朴素的生活,与最遥远的梦想

    原著:吴胜钟

    主播:吴胜钟

    在人世欢愉的尘埃里,已经习惯于在距离和距离之间纵横捭阖,城与城的距离最好跨越,疏远谁亲近谁,亦可自主。然而,灵魂与灵魂的距离,自我与自我的距离,你可曾抵达?

  • 读诗:远方

    原著:谢默斯·希尼

    主播:刘轩

    一位诗人,从乡村走向都市、走向文明世界,从喧嚣走向内心的远方——那个每个人曾经居住但又失去了的地方。好像内心蛰伏已久的什么会被唤醒,尽管指甲缝里还留有脚下的泥土,也无法阻止对「远方」一词的向往。

  • 读诗:愿为摆渡人,将你送达青青的渡口

    原著:泰戈尔

    主播:尤娜

    草木枯荣,人世兴衰,皆为有限。神,是泰戈尔精神世界的无限。 有限是对生命从开始到终结的丈量;是一段路,是路上的风景,以及陪你看风景的人。无限是时间、空间的交替与延宕,它只有一个方向,便是未来。这位印度诗人曾在回忆录里做过一个比喻,他说生命像流水,“从无限流向有限”。

  • 读诗:愿做天空里的一片云

    原著:胡有琪

    主播:许飞

    “总是飘来飘去,风一吹才发现无法落脚。”飘忽在人间,我们总是被诸多外因左右而无法自在地生活。然而即使在“云上”,在看似了无烦忧、本应“行云流水”的地方,实则波涛暗涌,梦却依旧无法逍遥、起轿。当现实被一滴能击碎所有梦境的雨轻易打湿,心底的云便满溢而出。曾经被丢弃的凡心开始反问:何处才是那方能踏实内心的土壤。

  • 读诗:月亮与六便士都是好的

    原著:毛姆

    主播:王珞丹

    有些人日复一日地上班,疲惫不堪,可是,无论是财富还是成就,都离预想甚远,对未来有期待,却腾不出手去追求。做自己最想做的事,人就不至于步履沉重。或许,比起中年人,年轻人似乎更容易去尝试,甚至去改变……

  • 读诗:月下

    原著:沈从文

    主播:张楠

    这篇《月下》创作于1925年,先生柔软与倔强的性情跃然纸上。沈从文先生的散文摇曳多姿,颇为可观。先生笔端,那些会说话的文字,诞生在湘西的小船、北平的陋室、以及晨曦初露的午门城墙……先生在天为云,在地如水,一生屡遭羁缠,依旧波澜不惊。

  • 读诗:在昌平的孤独

    原著:海子

    主播:惠英红

    孤独是一种痒。 海子最后的岁月是在昌平的教师宿舍里度过。诗人封闭苦闷的心灵加重了孤独感和苦闷感。社交生活的匮乏使生活难以取得平衡,于是孤独感成为唯一可供品味和赏玩的滋味,然而孤独感最忌顾影自怜,它像漩涡一样吸引,越深入越觉得焦躁和发痒,于是海子安静地捱过时光——夏季食物易腐,冬季肌骨僵冷。

  • 读诗:在初秋,有一段短暂而美妙的时光

    原著:丘特切夫

    主播:亚伟

    有人曾说:“秋,万物都柔情地老去”。但在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笔下,土地是丰收后的寂寥和空旷,这收获的景观,是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。

  • 读诗:在风中认出孤独与神圣

    原著:里尔克

    主播:张桐

    “下面一切还没有动静:门依然轻轻关闭,烟囱里还没有声音;窗子都还没颤动,尘土还很重。”知觉上,诗人通过对门、烟囱、窗子、尘土的动作和过程的描述,将感官经验融入客观,从外部转向内部。

  • 读诗:赠别

    原著:舒婷

    主播:薛晓路

    在没有恋爱之前,曾经以为爱情是纯粹的甜蜜,后来才知道爱和痛往往是相伴而来的。在人生路途上,我们一次次练习分别,终于学会了带着苦涩的理智和清醒,终于学会了释怀,成为舒婷笔下那个“虽痴情但豁达”、“虽柔秀但刚强”的人。

  • 读诗:赠荷花

    原著:李商隐

    主播:纪萌

    人们似乎对花都特别偏爱,把它栽在金盆中观赏它,呵护它,而花叶则听任“零落成泥碾作尘”。但在诗人眼中,红花虽好,还需绿叶扶持。荷叶卷舒,荷花开合,相互映衬,自然美丽。